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班,也被称为“少年技术见习队”,是该部队为补充人力、培养细菌战后备力量而组建的青少年团体,成员来自日本国内,年龄在14至18岁之间。
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战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士成介绍,从1937年到1945年,总共有6期少年班,成员230多人。七三一部队到日本陆军军医学校进行召集,以求学的名义让他们来上学,到哈尔滨进行工作实践。
长沼久夫也是在1943年4月进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班,他曾见过被称为“马路大”的关押者,并被带去参观解剖室。“当时好像是在切割头盖骨,看到后我就出去了。”
“马路大”在日语中的本意是原木、木材材料。但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是指被日军抓来进行实验的活人。研究人员表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选择招募14至18岁的日本少年,是因为他们世界观尚未成型,容易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和塑造,从而成为忠诚且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细菌战执行者。“地狱”见习生从旁观者到执行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班队员抵达哈尔滨后,首先要接受为期数月的集中培训。培训不仅是学习细菌学知识,更是一场严酷的精神驯化,目的是让他们接受将活人视为实验材料的“非人化”观念。
培训结束后,他们会被分配到各班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部队的各项罪恶活动中。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宫文婧介绍,一开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班队员只是看,或者是做一些清洁、收拾、整理等辅助工作。慢慢地,也会让他们上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班队员从一个旁观者到操作者,甚至到最后是细菌战犯罪的执行者。
1945年8月,日军战败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忙于销毁所有罪证。少年班队员也接到了撤退指令,并目睹了部队在最后一刻的仓皇与混乱。
当时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在撤退前发布严令,要求所有队员不得向外界承认部队身份,禁止部队成员之间相互联络,不得担任公职。
日军战败溃逃回国后,七三一部队大致分成两个群体,一个是上层的核心群体,即将佐、博士群体,这些人在战后利用七三一部队的成果,成为日本学界、医界的核心力量;另一个是下层群体、少年兵,他们回到日本后,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
战争结束后,很多逃回国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成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还通过战友会组织保持联系,甚至吸纳成员后代加入。
金士成表示,少年班的存在与成立是与七三一部队一直同步进行的,也证明了日本将细菌战计划作为一项长期的计划进行推进和实施。
40.3℃,疯狂破纪录!今明两天仍处于巅峰状态!再熬一下,浙江终于要降温了
iPhone 17全系电池容量:Pro Max超过5000mAh,17 Air续航并不差
7年前的iPhone XS翻红,火爆二手交易平台,成为年轻人的追捧对象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